纳米表面科学与工程研究所(纳米所)2015年度工作总结
一、工作业绩
1. 学科建设
(1)申请成功广东省“微纳光机电工程技术”重点实验室; |
(2)启动了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学科重点建设项目“深圳大学电镜中心”; |
(3)招收“纳米表面与光机电应用”二级博士点博士研究生1名,硕士研究生2名。负责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深圳市孔雀计划团队项目,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。 |
2. 科研项目及到款经费
纳米所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一项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重点平台子项目,二项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启动费。具体如下: |
序号 |
课题名称 |
类别 |
编号 |
负责人 |
经费 (万元) |
1 |
高密度石墨烯边缘嵌入式纳米表面的低摩擦高效率发电原理研究 |
NSFC面上项目 |
51575359 |
刁东风 |
77 |
2 |
深圳大学电镜中心 |
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重点平台子项目 |
- |
刁东风 |
3000 |
3 |
电子照射下多层石墨烯分离特征研究 |
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启动费(B) |
- |
汪浩 |
450 |
4 |
极限环境下CNx薄膜超低摩擦界面孤岛状转移膜的准原位测试研究 |
孔雀计划高层次人才启动费(C) |
- |
汪朋飞 |
270 |
3. 科研成果
纳米所发表SCI论文13篇(第一或通讯作者),申请发明专利2项。具体如下: |
序号 |
成果类别 |
期刊、出版社 |
纳米所内主要完成人 |
发表时间 |
1 |
大1区 |
Nanoscale |
王超(一作), 刁东风(通讯) |
7(2015)4475-4481 |
2 |
大1区 |
Coordin. Chem. Rev. |
张希(共同一作) |
285(2015)109-165 |
3 |
大1区 |
Chem. Rev. |
张希(共同一作) |
115(2015)6746-6810 |
4 |
大2区 |
Appl. Surf. Sci |
刁东风(通讯) |
357(2015)771–776 |
5 |
大2区 |
J. Phys. Chem. C |
张希(一作) |
119(2015)16962-16971 |
6 |
大2区 |
Appl. Surf. Sci. |
范雪(一作),刁东风(通讯) |
362 (2016) 49-55 |
7 |
小2区 |
Surf. Coat. Technol. |
刁东风(通讯) |
278(2015)12-17 |
8 |
小2区 |
Tribol. Inter. |
刁东风(通讯) |
88(2015)85-88 |
9 |
大3区 |
J. Nanosci. Nanotech. |
刁东风(通讯) |
15(2015)4641-4647 |
10 |
大3区 |
J. Appl. Phys. |
曹媛媛(一作) |
117(2015)224303 |
11 |
大3区 |
AIP Advan. |
杨雷(一作),刁东风(通讯) |
5(2015)27106 |
12 |
SCI |
Ind. Lub. Tribol. |
刁东风(通讯) |
67(2015)233-239 |
13 |
SCI |
Lub. Sci. |
汪朋飞(一作) |
27(2015)137–149 |
1 |
发明专利 |
CN201410546753.2 |
刁东风,张文磊,范雪,杨雷 |
公开日期:2015-01-28 |
2 |
发明专利 |
CN201510012151.3 |
刁东风,胡改娟,范雪,杨雷 |
公开日期:2015-05-03 |
4. 团队建设
纳米所-成员构成情况如下: |
序号 |
姓 名 |
性别 |
年龄 |
最后 学位 |
所学 专业 |
现从事 专业 |
技术 职称 |
加入纳米所 时间 |
1 |
刁东风 |
男 |
53 |
博士 |
机械工程 |
纳米表面科学与技术 |
教 授 |
2012年11月 |
2 |
王 超 |
男 |
32 |
博士 |
机械工程 |
纳米表面制造 |
讲 师 |
2012年12月 |
3 |
汪朋飞 |
男 |
32 |
博士 |
机械工程 |
纳米表面检测 |
讲 师 |
2013年03月 |
4 |
汪 浩 |
男 |
37 |
博士 |
凝聚态物理 |
纳米表面设计 |
副教授 |
2013年06月 |
5 |
曹媛媛 |
女 |
30 |
博士 |
凝聚态物理 |
纳米表面设计 |
讲 师 |
2013年07月 |
6 |
张 希 |
女 |
29 |
博士 |
电子科学 |
纳米表面设计 |
讲 师 |
2014年09月 |
7 |
范 雪 |
女 |
31 |
博士 |
机械工程 |
纳米表面检测 |
讲 师 |
2015年04月 |
8 |
陈文聪 |
男 |
30 |
博士 |
等离子体物理 |
等离子体检测 |
博士后 |
2015</s |
5. 实验室建设
纳米所-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完成,具体情况如下: |
科研领域 |
设备名称 |
功能 |
数量 |
总价 (万元) |
状态 |
纳米所 |
200m2万级洁净间实验室 |
实验室仪器设备用房 |
1 |
83 |
已验收 |
100m2模拟计算中心 |
纳米表面设计工作站用房 |
1 |
纳米表面设计 |
纳米表面设计工作站 |
代替超级计算机并行计算 |
28台 |
224 |
已验收 |
计算专用软件 |
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 |
3套 |
90 |
纳米表面制造 |
ECR纳米表面机能加工系统 |
纳米表面加工制造 |
1套 |
318 |
已验收 |
纳米表面评价 |
摩擦磨损表面形貌与纳米位移检测仪 |
纳米表面摩擦学特性与定位精度 |
1台 |
40 |
已验收 |
DekTak表面台阶仪 |
纳米表面的厚度测量 |
1台 |
30 |
已验收 |
快速扫描原子力显微划痕仪 |
纳米表面形貌与划痕测量 |
1台 |
130 |
已验收 |
AFM针尖增强拉曼光谱仪 |
纳米表面结构应力原位测量 |
1台 |
270 |
已验收 |
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 |
试验信号采集 |
1台 |
20 |
已验收 |
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|
纳米表面电学/磁学测量 |
1台 |
330 |
招标文件 |
办公自动化 |
计算机、打印机、投影仪等 |
科研办公使用 |
1套 |
40 |
采购完成 |
纳米所网站 |
http://nanosurface.szu.edu.cn |
国际化视野-国际合作交流 |
1 |
0.6 |
使用中 |
6. 国际交流与学术服务
纳米所-国际交流情况如下: |
序号 |
交流类型 |
活动名称 |
参加人 |
时间 |
1 |
交流访问 |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孙长庆教授来访 |
刁东风、王超、汪朋飞、曹媛媛、张希、范雪、陈文聪、陈成 |
2015/03/01 |
千人计划学者刘福平教授来访 |
2015/03/13 |
青年千人计划学者陈凯教授来访 |
2015/11/13 |
2 |
国际期刊审稿 |
《Friction》副主编,《Lubrication Science》编委,全国摩擦学学会理事工作,国家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工作 |
刁东风 |
2015 |
二、2016年度工作计划
(1)1-3月 申请国家级项目不少于3项; |
(2)1-7月 完成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平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招标工作,以及实验室环境改造; |
(3)1-12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-3项,发表SCI-2区以上论文不少于10篇; |
(4)1-12月招聘2-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; |
(5)1-12 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纳米制造基础研究”重大研究计划平台上开展国内学术交流、在深圳大学纳米所平台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参主国际会议。 |